在首届鄂尔多斯文博会B馆文化创意馆的中西部,有一家古韵悠然的展馆分外吸引人。这个展馆展出了很多的古代家具以及木工工具等,几乎所有参观文博会路过的观众都会进去看上一眼,然后,就会被里边那些古色古香的陈设所吸引,不自觉的竖起了大拇指,这就是收藏家王文旺先生的文旺阁。
文旺阁创建于1988年,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经营厂家之一,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力量以及严格的传统生产工艺,经专业艺人精雕细琢,在古典家具行业辛勤耕耘,使得他们的产品,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明清家具的古韵,在国内外客户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收藏家王文旺先生,本身就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木匠,二十多年来,对中国木建筑和家具从从业,到热爱、到收藏、再上升为痴迷,继而研究、整理、展示和推广,成立了北京文旺阁文化传播中心,目前已在国家一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地举办展览。
从“小木匠”变身“收藏家”
王文旺出身于河北衡水武邑县一个木匠家庭。其实不止王文旺家,整个衡水有大量从事木工生计的人,当地的古董收藏的文化氛围比较浓重,北京琉璃厂有大量衡水人从事古董营生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这样一个环境熏陶下,王文旺5岁开始就对木匠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会自己试着用木头给自己做玩具。王文旺一边跟着父亲做木匠活,一边帮着打下手。父亲认为自己的手艺还不够好,没法让儿子变成一个优秀的木匠,他希望王文旺能跟更好的师傅学手艺。
但是在王文旺心中,做一名木匠并不是他的追求,他更想去大学念书,或者至少去当兵,而不是成天窝在屋里和木头、锯子打交道。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王文旺只好把这些梦想放在心里。
1988年,王文旺的同学找到他,希望他能去北京一起做古董家具的修复工作。来到北京之后,王文旺遇到了许多手艺好的师傅,但也像封建时期的小学徒一样,给老师们倒尿桶、带孩子、搬东西——什么杂活都干。“这些老师都是有许多年经验的高人,他们修黄花梨、紫檀之类的家具各有绝活。”王文旺说,虽然他没有正式拜师父,但是帮着这些老师干活,他们也都零零散散地教给王文旺一些知识、技巧,加上王文旺本身就具备的木匠基础,这让他的木匠活提升很快。不仅如此,见到了大量的古旧家具,让王文旺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让他真正从心底热爱上了木匠活、爱上了中国传统的家具。
从此王文旺开始自立门户独立做活。经过一番努力,王文旺不仅有了稳定的客户,还有了第一桶金。为此,他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将修复古家具的业务越做越精,他的名气也在圈里越来越大,不少人都找他来做古家具的修复活。用王文旺的话说,那几年他“挣了一笔钱”。
让“博物馆”传播工匠精神
王文旺向记者透露,从1997年开始,他不再只是修复古家具,而且开始正式做古家具收藏。“买回来的老家具我会自己修理、做经营,其间见了大批量的东西,从清洗、修复、打蜡到装箱等流程也烂熟于心。”也是在这个阶段,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没有了做生意的欲望。“做古董家具越久,越发现前人留下的那些好东西人们都不那么珍惜了。前些年,我眼看着不少很有文化价值的古董家具都流失到国外,就琢磨着要办个博物馆,专门展示一些快要绝迹的老物件和他们背后的文化传承。”王文旺说。
于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王文旺放弃了做生意,开始专注于做研究,挖掘每件家具背后的故事,并把赚到的钱逐步投入到博物馆的建设中来。院子里原本用于存储和修复家具的房屋,在他的改造下变成古色古香的展室。
如今,王文旺最大的愿望就是建立一所自己的“木作艺术博物馆”,而地方上的相关部门也多次找过他,希望他建立个人的博物馆。“我的藏品要论数量和质量的话,其实已经够了。”他说,“但是我想先从库房里尽可能多地把藏品全都择出来分门别类,整理出清晰的系列进行展示。如今,我已经整理出了近四十个系列,等我整理到五十多个系列、我自己满意了之后,我就会开我自己的博物馆。
采访中,王文旺先生一直对记者说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要让人们明白这些东西里面的文化内涵,不是单单就看到哪个物件好看,哪个物件美,我是想把这种‘匠心’传承下去。前段时间北京电视台给我做了一个十多分钟的专访,我很高兴,做这个事情,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很希望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关注或者有更多人也能和我做同样的事情,甚至是做的比我好,我会非常开心的。”(解远鹏)
主办单位: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宣传部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鄂尔多斯市商务局 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
执行筹备:
鄂尔多斯国际文化创意大会组委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博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