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的一种地域文化,贵州民族工艺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大多表现出质朴又充满夸张相像的艺术风格。近些年来,贵州少数民族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本届文博会C馆民族特色馆贵州省工美组展的银饰、木雕、刺绣、民族服饰等特色民族工艺品获得了观众和商家的青睐。
高级工艺美术师高成春是贵州省工美组展的参展商之一,见到高成春时,她正和同伴向顾客介绍苗族服饰。她面前的桌子上放着她展示的苗族衣服和围巾,另一边的桌上摆满了需要加工的手工刺绣半成品,展墙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种花样、外观精美的盛装、便装刺绣成品。
高成春是个执着的人,自己只要认准的事,再苦再累也不会轻言放弃。她认为,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好刺绣、蜡染、蜡画等苗族传统技艺一定要有工匠精神。
四十几岁的高成春出生在贵州雷山县的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刺绣技艺代代相传。作为苗绣重要类别之一,雷山苗绣总有一番不一样的风情,至今,雷山苗族的服饰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由苗衣,百折裙、和极副富特色的彩带裙组成的雷山苗装,其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让人赞叹不已。
苗绣的纹样绣艺是靠苗族女性“母女相传,邻亲传授”世代传承,渗透着当地的民间民俗风情文化,高成春6岁便跟着母亲学习刺绣。“苗族刺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我们苗族妇女个个心灵手巧,喜爱挑花、编织和刺绣,刺绣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说起苗绣,高成春言语中总是透着自豪。每逢秋收过后农闲季节,苗族姑娘们就开始绣花和挑花,通常反面绣花正面看,既不打样,也不画线,随手绣来,花样百出,栩栩如生。
最初学绣时,高成春也是和当地苗族妇女一样,只是为了自穿衣服的装饰织绣。通过刻苦学习,一遍一遍的练习,高成春十几岁时候就可以绣衣服,她告诉记者,那时候刺绣很不简单,要自己想,自己画,自己绣,现在看起来是挺粗糙的,但当时绣成一件衣服母亲和她都很高兴。“苗族家家都有很多老衣服,奶奶辈的老人给女儿和儿媳绣,儿媳又给绣给孙媳妇,一代又一代。”刺绣就是苗族女人必须做的事情。
刺绣是个艺术活,不同的衣服,绣花都不一样,绣娘可以可以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想象。“我们苗族绣花,针法多。你慢慢看,会发现有很多不一样。女人们把自己的寄托、祝福放在里面了。一个姑娘要把这个花绣得好看,显示这个女人聪明一点吧,她能绣出来很多的图案,想出很多的颜色搭配,表明了她的灵气和灵感。”高成春说,“我们看到一些老绣品的时候,很多图案里边,颜色搭配都很丰富,挺漂亮的,那也是一个人的灵魂。
最初的时候,高成春给当地的刺绣厂打工,后来厂子要搬迁至上海,高成春不愿离开丈夫、儿子太远,没有跟随工作了多年的刺绣厂。2004年,高成春决定开一个公司,自己做刺绣,还有蜡染、蜡画服饰。除了把传统的一些纹饰图案,原汁原味的拿出来,放在服饰上,同时,她还做了很多前辈们没有做过的尝试。
“现代作品既要有民族味,也要有时尚风。”高成春认为,传承苗家技艺既要沿用“古法”精雕细琢,也要紧跟时代大胆创新。她在延续原生态、纯手工工艺的同时,在作品内容和形态设计上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比如在布料蜡画里添加一些现代元素图案,而不再只有花鸟虫鱼,蜡染也不仅用来做衣服,还制成钱包、旅游纪念品等。
“刚开始,我的市场主要还是在当地,很多人工作或者做生意,没时间绣花,他们就来下单找我订做。”生意越来越好之后,她便将业务延伸到周边城市。“订单不断增加,光靠几个人做不来的,我就请了县里其他空闲的妇女来跟我一起做,现在已经成立起近200人的团队。”高成春介绍,她的这个团队有时一起做,有时分工来做,长期固定四五十个人,基本每天大家都很忙碌。这些妇女们一边做工赚钱,一边带小孩读书,每个人吃的都是手工钱。
祖辈传下的手工艺给高成春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名望,但她时刻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很多衣服的布料都是利用蜡染、蜡画技艺自己生产,“做染料的植物一定要是她亲自从山上采、搅拌染缸必须顺着一个方向、用的麻布一定要自己织……”高成春的同伴告诉记者,高成春对每个步骤非常严格,近乎苛刻。“这些做法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每一步都不能错。”高成春近乎执拗地解释。
“刺绣、蜡染、蜡画是我们苗家的文字”苗族是没有文字的,祖先通过蜡染、蜡画、刺绣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技艺是苗家的“独家记忆”。“传承和发扬苗族传统手工技艺就是我的人生目标。”高成春说。(温雅)
主办单位: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宣传部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鄂尔多斯市商务局 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
执行筹备:
鄂尔多斯国际文化创意大会组委会
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博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