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要闻
9个鄂尔多斯非遗项目带你来体验文博会
时间:2019-08-08 10:17:00 浏览:507次 来源:鄂尔多斯市群众艺术馆

第三届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19年8月3日在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开幕,8月6日圆满闭幕。会上,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得到了广大游客和市民的青睐,4天期间非遗展示区体验活动一直人潮涌动,快来看看此次文博会都展示了哪些项目:

鄂尔多斯服饰

微信图片_20190808102130.jpg

推荐理由

鄂尔多斯服饰,2007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号NMX-40。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承元代蒙古宫廷服饰文化之精髓,结合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之特点,吸取汉族文化之营养,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鄂尔多斯服饰艺术。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具有高贵、典雅、华丽、庄重、精美等多重特性,是蒙古族服饰艺术百花园的一枝奇葩。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中的头饰,也称“头戴”,是该部蒙古人服饰最为典型的标志。做工融绘、缝、绣、镶嵌、编织、穿引、打制等工艺为一体,所有的装点都张扬着宫廷的富贵与奢华,是当之无愧“头饰之冠”,是鄂尔多斯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银碗制作技艺

微信图片_20190808102139.jpg

推荐理由

银碗制作技艺2013年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传统技艺;编号:NMVIII-46)

银碗在乌审旗人的衣、食、住、行、婚嫁、年节、群众集会以及宗教信仰等社会生活各个环节中,都起到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银碗制作的主要工艺包括:第一步,制银板,按要求打造成各种器型。第二步,将器型用锤敲打出银碗的基本轮廓。第三步,将银碗大形压在胶版上。第四步,给固定住的银碗型上錾花。第五步,将银碗型焊接,然后置火中把里面的灰模烧掉,清洗、抛光等,最终完成手工制作。

鄂尔多斯马具制作技艺

微信图片_20190808102142.jpg

推荐理由

鄂尔多斯马具制作技艺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民俗;编号:NMVIII-5)

马具是用来套在马的头部,背部,胸部等部位,是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活用具,一般蒙古族的马具分为普通马具和高档马具。马具用鬃毛、皮革、帆布以及玉石、金属等制作,其制作技术精良,用料考究,装饰华丽,使用舒适度与其它民族和地区的马鞍具相比有突出的特点,它的制作涉及木工工具,铁匠工具,皮匠工具,刺绣工具等多种工具。

皮雕技艺

微信图片_20190808102146.jpg

推荐理由

皮雕,2017年被列入第五批鄂尔多斯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编号EⅧ-34。

以皮革为雕刻材料分类的一种雕刻工艺。 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天然皮革或人造皮革上进行创作。皮雕艺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欧洲中世纪时期,就有利用皮革的延展性来做浮雕式图案的器具。由于皮雕作品雕刻精美,工艺细致,在欧洲中世纪之后一度是皇宫贵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征。二战后传入我国,并日渐蓬勃发展。皮雕,以旋转刻刀及印花工具,在皮革上刻划 、敲击、推拉、挤压,从事创作,以制作出各种表情、深浅、远近等感觉及效果,或是平面山水画或缀以装饰图案的形物,使图案纹样在皮革表层雕琢出凹凸的层次及纹饰。其艺术风格具有复古优美的特点。

乌审雅西乐(雕刻)

微信图片_20190808102150.jpg

推荐理由

乌审雅西乐(雕刻),2007年被列入鄂尔多斯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号EⅦ-1。

雅西乐又名鼠李,木质非常坚硬,所以雕刻品非常亮泽,坚固。雅西乐民间雕刻主要材料为大自然中生长的雅西乐以及各种树木的根、杆等,民间雕刻艺人尽可能在对原材料不做大改动的前提下精雕细琢,并赋予它艺术色彩和生命。作品内容大都以反映草原生物和民间图腾为主,自产生至今,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生,突出表现了草原儿女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无穷渴望,深受群众的喜爱和珍藏。

烫画技艺

微信图片_20190808102154.jpg

推荐理由

达拉特烫画技艺,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号EⅦ-1

烫画又称烙画、火笔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葫芦、木板、三合板、家具上熨出烙痕作画。达拉特烫画技艺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格,以蒙元文化、黄河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为创作背景,内容多以反映蒙古族历史典故、人物、宗教和农耕生活为主。材料以纸、布和毛毡为主。同时,改革创新了工具电烙铁,配上不同型号规格各异的烙头,可随意调温,能更好地把握火候、力度,充分发挥勾、勒、点、染、擦等手法,以烫出层次丰富、线条明朗、立体感较强的富有地域风情的画面。

准格尔粗瓷烧作技艺

微信图片_20190808102158.jpg

推荐理由

准格尔粗瓷烧作技艺,2015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号NMVIII-77。

鄂尔多斯粗瓷历史悠久,大约自1910年由保德地区的师傅传入此地,至今约有100多年的历史。准格尔粗瓷传统制作技艺在当地完整保留着。准格尔粗瓷的原料是由白泥、干紫泥、沙三种混合而成的,再经过筛、阴、和、搅、晒、上釉、烧等工序制作而成。主要陶瓷制品有瓮、罐、大缸、中缸、小缸、盆、坛子、碗、壶、耐火砖等20多种。制作人员一组一般有5人,分别有:大师傅,负责捏模型、烧瓷;二师傅,负责拍大师傅捏好的模型;拉泥的;揉泥的;搅轮的。

鄂尔多斯剪纸

微信图片_20190808102202.jpg

推荐理由

剪纸,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编号NMVII-5。

鄂尔多斯地区的剪纸艺术形成是独具地域特性和民族特点的,即有汉民俗文化的吉祥喜庆意味,也有草原生活中游牧文化的内容。这里的剪纸幅面较小,在造型和表现手法上风格差异很大,有的粗犷大气,有的却精细如发丝。其形式多以窗格花为主,也有的是刺绣底样,内容十分丰富,有鹰抓兔、蛇盘兔、羊、马、花鸟等,多用于年节或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

蒙古族柳条编织技艺

微信图片_20190808102206.jpg

推荐理由

蒙古族柳条编织技艺,2017年被列入第五批鄂尔多斯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编号EⅧ-44。

蒙古族柳条编织技艺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草原游牧民族柳条编织技艺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柳条的柔韧性好,取材广泛,有利于加工、编织,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可制作种类多样、用途各异的柳编制品。主要包括:柳编房屋、勒勒车囤围、车篷、牲畜棚圈、劳动工具、饮具、模具、工艺品等。蒙古族柳条编制技艺造型观念的主观性更加突出,是实用性与民族审美的有机结合,也是本地区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动展现。

  • 展览时间:2019年8月3日至8月6日
    展览地址: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
    联系电话:0477-8593555


  • 主办单位: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宣传部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鄂尔多斯市商务局    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  

    执行筹备:

    鄂尔多斯国际文化创意大会组委会


  • 扫描二维码
    关注文博会公众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蒙ICP备10012700号 技术支持:亿寻科技